我院师生参加第二十二届比较教育学术年会

发布单位:国际教师教育中心编辑:发布日期:2024/11/25浏览量:16

2024112324日,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二十二届年会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全球文明倡议与比较教育新使命为主题,共设七个主旨报告、两个圆桌论坛、六个平行论坛和两个研究生论坛。我院张民选教授、胡国勇教授、孔令帅教授、宋佳副教授、张华峰副教授、丁若曦博士、李睿淼博士,博士生王超等以及硕士生秦志莲等共23名师生参会。


教师篇

1123日上午,我院张民选教授受邀为大会作开篇主旨报告,围绕知识传播:讲好教育故事的关键,通过对中国教育国际化实践的深入研究,发现知识传递的质量与内涵是讲好中国教育故事的核心。通过真实案例和可靠数据,可以有效展现中国教育在本土实践中的独特优势与全球价值。张民选教授分析了知识传递在国际教育交流中的双重作用,指出它是传播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教育的文化自信与核心价值观。

23日下午,胡国勇教授在平行会议作题为比较教育研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建设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比较教育研究需要从以“文本”研究为主,转向基于行动(活动、实践)的研究。实现这一转向,需要实现从更多立足于发达国家教育经验转向积极推动中国教育走出去,加强对文献的批判性解读,积极开展实证研究和行动研究。在点评环节,胡国勇教授从背景知识、研究转向、深入现场等方面对小组报告进行了点评分析。


孔令帅教授在平行会议中担任点评人,并作题为“社会行动理论视域下欧盟绿色教育的行动路径与价值取向”的发言,从行动主体、行动目标、行动情境、行动规范四个方面解构欧盟绿色教育的行动体系。在点评环节,孔令帅教授指出各位报告人围绕全球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并就提升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学理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宋佳副教授主持分论坛“全球文明倡议与高水平对外开放”分论坛并发言,围绕“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制度创新与政策前瞻”,分析了英美澳等国家近些年推进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经验做法、共性规律与个性举措,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型开放的现实挑战,探讨从要素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型的可能路径。


张华峰副教授主持了“全球文明倡议与国际教育援助”分论坛。同时,他作了题为“如何进行教育援助——美国和平队项目分析和思考”的汇报,借助国际发展理论和公共外交理论,对美国和平队项目的动机意图、实施方式和成效不足进行了分析。

丁若曦博士在“全球文明倡议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分论坛作“向‘全球南方’传播中国教育发展经验”的汇报,在发展传播的框架下,采取文化实践分析,基于文化性倾向与专业性倾向对知识受众分类,探讨不同受众对中国教师教育知识内容与传播方法的选择性接受。


学生篇

博士生王超在研究生论坛担任点评人,并作题为“人类世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转向”的发言,对人类世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面临的挑战、路径和展望进行了介绍分析,并在点评环节分享了学习体会。


博士生邢梦霄在研究生论坛担任主持人,并作题为“美国公立精英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的发言,从研究对象、分析框架和美国10所公立精英高中课程体系的实践策略与实践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


博士生胡奇在“全球文明倡议与‘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分论坛上作了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教育志愿者培养策略研究”的汇报,立足三大全球倡议背景,系统分析了国际教育志愿者的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机制优化建议。


博士生喻滢在平行论坛作题为“英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隐忧与监管路径”的报告,以IRGC风险框架为理论基础,以扎根理论和制度语法工具为研究方法,从伦理隐忧、潜在机遇与监管路径三方面解析英国人工智能嵌入教育应用的监管模式。


博士生侯佳在分论坛作“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学校协同企业‘走出去’办学共同体的构建”报告,以共生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职业学校协同企业“走出去”办学在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方面的困境,并提出具体改进策略。同时,侯佳作为全球文明倡议与“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分论坛的点评人,对小组发言进行了逐一回应。

博士生鄢莹莹在平行论坛B作 “人工智能赋能K-12学生计算思维发展——基于美国的政策与实践研究”的报告,梳理了美国在K-12教育中引入人工智能的政策背景,并通过具体案例,探讨了相关政策和实践在推动人工智能促进学生计算思维发展的路径设计及其实施成效。


硕士生林婉婷在研究生平行论坛中作“法国一流大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启示 ——以巴黎理工学院为例”的报告,梳理了法国发展交叉学科的政策背景,并以巴黎理工学院为例对法国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进行微观解析,以此为我国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实践提出建议。


硕士生卢鑫琦在研究生平行论坛作“打破女性参与STEM的桎梏:世行的理念与应对”发言报告。STEM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女性参与STEM教育和就业依然存在阻碍因素。世界银行一直将性别平等作为其教育援助的战略优先事项之一,从理念到应对,世行都在逐一打破女性参与STEM教育和就业的桎梏,对加快实现性别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硕士生舒美豪在研究生平行论坛作题为美国国际基础教育援助的整体治理机制与行动反思的发言。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分析美国国际基础教育援助整体性变革的发展阶段,从协调、整合、责任与信息四个方面解构美国国际基础教育援助的整体性治理机制,反思美国国际基础教育援助的成效与挑战。


硕士生秦志莲在研究生平行论坛上,就“法国数学教育为何享誉世界?”进行了报告。该报告深度挖掘了法国数学的文化底蕴,系统分析了其基础教育阶段情景化教学与高等教育精英化体系的独特之处,并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方向。


硕士生冯远在研究生平行论坛发表关于“英国教师减负之路的经验”研究的演说,从研究背景、政策梳理与分析、成效与争议和启示四个方面来介绍,分析了政策的历史脉络,并从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层面总结了政策特征。


硕士生凌慧在研究生平行论坛进行了“德国高校STEM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的主题汇报,从战略背景、实施路径、启示与思考三个部分探讨了德国高校STEM国际化战略的特点以及对中国高校STEM教育发展的启示。


硕士生刘子靖在研究生平行论坛就UNESCO2022年正式启动的绿色教育伙伴计划这一新计划展开了分享,大家介绍了该计划围绕其四大支柱所展开的路径构想,并在政策、经济和社会层面分析了该行动的未来走向。


硕士生吴梦莹在分论坛作“全球胜任力视角下的荷兰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以国际法学专业为例”报告,以全球胜任力框架为视角,从荷兰高校国际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及课程设置模式和社会实践体系三方面审视荷兰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经验、特色及优势。


硕士生沈华禹分享了“推动区域合作共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东南亚小学学习指标研究”的研究,从研究背景、利益相关者理论耦合、利益相关方诉求、困境四个部分探讨了此计划对于东盟、中国东盟合作、世界区域合作的借鉴意义。


本次研讨会以全球文明倡议与比较教育新使命为主题,比较教育学者们分享了各自在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探索新时期比较教育研究的范式转型,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走向实践。


 


供稿、供图: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参会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