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新闻 | 李政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以 “生命·实践”教育学为例

发布单位:国际教师教育中心编辑:王靖雯发布日期:2022/04/26浏览量:159

4月15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政涛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以‘生命·实践’教育学为例”学术讲座。此讲座是研究院“学思讲坛”的第十五讲,由王洁教授主持,陈建华教授与谈,校内外师生踊跃参与。

主讲人 | 李政涛教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政涛教授认为,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参与教育变革实践,结成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共生体”,实现了“理论-实践”的双向转化和渗透。他认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应打破以西方为参照系看中国的视角。“中国”是一种基于中国自觉的理论“态度”;一种蕴含了中国特有的学术传统、学术基因、学术命脉与学术典范的“立场”;一种能够戴上外在学科“眼镜”看问题,用内在中国“眼睛”看待教育的“视角”;一种内含中国自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更多采用关联互动、融通综合思维方式的“方法”。这种“态度”、“立场”、“视角”、“方法”,汇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有的价值观、思想体系、框架结构以及认知方式。

李政涛教授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有两条路径:第一是需要找到生长点,这包括进一步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要素、整体结构与内在逻辑;探究它的生成发展基础及该体系在新时代的重大现实意义;进一步在国际背景下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独特与不可替代性,探索其国际贡献与传播推广。第二是需要找到突破载体,即创建中国教育学派。如华东师大叶澜老师创建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为推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体系,走出扎根中国民族文化传统和当代中国实践的中国之路作出了整体突破与原创建设的努力。

陈建华教授认为,李政涛教授的讲座用层层递进的思维方式展现课题的研究思路,探索了体系化、结构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研究方式,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的生长点和突破载体。陈建华教授指出,教育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也可以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是投入到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研究中;第二是总结近代以来的教育前辈和革命文化所孕育的教育思潮;第三是在把握自身立场的前提下汲取世界先进的教育经验。在场师生围绕讲座内容与李政涛教授进行了互动与交流,反响热烈。


文稿编辑:赵星妮
编辑:杨文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