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青年比较教育学者研讨会——圆桌论坛精彩回顾

发布单位:国际教师教育中心编辑:李景煜发布日期:2022/09/27浏览量:130

9月24日晚上,北京师范大学刘宝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滕珺教授、西南大学王正青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施雨丹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袁利平教授、北京大学沈文钦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梁荣华教授等学者代表以及线上1000多名师生出席了本次研讨会的圆桌交流会。上海师范大学孔令帅教授主持。


图1:孔令帅教授主持


孔教授首先就本次研讨会的圆桌交流会环节设置初衷做了说明,即以一种创新的形式,增强年轻学者之间的交流,旨在为从事比较教育的年轻学者和学生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其次,孔教授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比较教育学者面临着三个使命和挑战,即如何更好的研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以提升我国的教育质量;如何讲好中国的教育故事,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如何为其他外部国家的教育发展服务。


图2:学者代表们就问题讨论交流


针对问题一,在“内卷化”时代,如何保持学术核心竞争力?各位老师们一致认为在找到一个可以持续深耕的有价值议题的基础上,与一个优秀的学术共同体同步成长,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学术特色,并专注自己的研究领域是保持学术竞争力的核心秘诀。此外,各位学者代表认为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同学要多读阅读经典名著和逻辑学书籍,尽早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尽量多的掌握提升比较教育研究品质的研究方法、大胆尝试写作、不断拓宽格局和视野,以为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做贡献。

针对问题二,学术职业是否还具有吸引力?各位学者代表认为当一个人明确自己的兴趣和个性,明白教育研究可以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学术职业是具有吸引力的。作为从事比较教育的青年学者,要有学科信仰、充分的专业身份认同。就其学术职业发展而言,老师们认为,提前规划、建设团队、依托团队、攻关项目、发表成果,形成影响、持续积累,形成特色是最佳途径。

针对问题三,高质量的比较教育研究有哪些特征,以及如何做高质量的比较教育研究?学者代表们认为,比较教育研究要“顶天立地”,能为教育改革事业做贡献。基于此,“四新”是高质量比较教育研究的关键,即问题新、观点新、材料新和方法新。

针对问题四,比较教育未来的走向,以及如何促进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学者代表们认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比较教育未来的发展要保持前沿性、敏感性和国际视野。未来的比较教育发展在研究理念上会更加强调讲好中国故事;在研究方法上,会更加多元化和科学化;在研究内容上,要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在研究领域上,更要重视数据量化研究和更课堂和教材有关的微观研究。

最后,刘宝存教授对以上四个问题的交流讨论做了精彩评议,为中青年学者们上了珍贵的一课。刘教授提出未来的比较教育研究要具备国际比较视野,如充分利用国际大型专业数据库做研究,同时比较教育研究要顶天立地,既要为政府和改革服务,同时要将教育政策借鉴运用到实际的课堂实践改革中。比较教育学科未来的发展是与国家的命运和发展战略、以及知识生产和创新紧密相关。对于年轻的比较教育学者而言,抱有热忱之心和勤奋态度才能做出高质量的比较教育研究。



图3:刘宝存教授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