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崛起:中国大学的国际主义精神

发布单位: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编辑:发布日期:2024/01/30浏览量:10

哈佛大学教授威廉·柯比(William Kirby)在他的新书《思想帝国:从德国到美国再到中国创建现代大学》(Empires of IdeasCreating the Modern University from Germany to America to China)中,通过历史回顾探讨了中国大学是否会威胁到美国大学的全球优势地位。柯比教授认为中国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高等教育的热情可能推动中国的学校超越美国的伟大学府。

柯比教授的研究重点在于中国在重返全球强国地位及国际化过程中的角色。他强调,中国历史与全球经济、文化、知识、技术和政治体系密不可分,认为高等教育的未来应将中国的崛起置于首要位置。《思想帝国》一书追溯了现代大学从德国到美国再到中国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果19世纪德国大学定义了研究型大学,20世纪美国大学定义了研究型大学,那么现在中国大学将如何设定全球标准。柯比得出的结论之一是,美国教育工作者有其骄傲之处,但也存在令人担忧之处,尤其是公立高等教育和公立大学的资金不断被削减。尽管美国大学曾通过引进国际思想和学者而壮大,但现在却不再积极寻求新思想,这与高等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是一个致命的伤害。

关于国际主义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崛起中的核心地位,柯比教授指出,《思想帝国》的封套上有一幅中国校园建筑的图片,上面长满了可爱的常春藤,顶部有一颗大红星(共产党领导下的象征),但它最初是传教士学院,由一位美国建筑师为中美合作项目南京大学设计的中式建筑。实际上,每所中国大学在知识和建筑方面都具有国际渊源和定位。

习近平主席曾表示,中国大学应该成为自己的楷模,而不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他鼓励一些大学退出全球排名。但归根结底,这些学校与中国其他机构一样,在国际化环境中成长、成熟。中国大学向欧洲和北美的名校学习,并与之合作和竞争。柯比教授谈到,中国拥有全球最优秀的人才,中国的学校系统和大学也非常卓越。因为哈佛大学研究生院选择学生是基于其在研究领域的卓越表现,由教职员工选拔而非中央招生委员会,因此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一直受益于中国的这些卓越人才。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gsas.harvard.edu/news/ascent-chinese-education


编译自: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2023-03-16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胡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