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合组织发布《终身学习三角:策略、动机与自信》报告

发布单位:国际教师教育中心编辑:发布日期:2024/11/25浏览量:10

21世纪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环境、技术、社会与经济均处于快速变革之中,对学生而言,终身学习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能力。如何助力学生在多变世界中稳健前行,培养成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是当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近期,经合组织基于PISA 2022的数据,发布了《终身学习三角: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自信心》(The triangle of lifelong learning: Strategies, motivation, and self-belief)报告。该报告深入剖析了影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三大核心要素: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以及对自身能力和成长怀抱坚定信心,共同构成了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稳固三角。

1.学习策略:塑造终身学习者的基石

学习策略,作为个体获取、验证、内化及持久记忆信息的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的学习策略包括主动探索内容、勇于提问、新旧知识融合以及批判性审视多元观点等。PISA 2022数据显示,不到半数的学生经常使用这些学习策略,尤其是表现不佳(数学水平低于2级)的学生群体。

(1)策略一:勇于提问

在学习过程中,对面对不解之处积极发问,将有助于调整个人学习节奏、深化内容理解。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平均有52%的表现优异的学生经常在遇到不理解的教学内容时发问。然而,这一比例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显著偏低,如中国澳门、波兰及中国台湾,仅有32%或更少表现优异的学生经常提问;而在阿尔巴尼亚、冰岛及乌兹别克斯坦的这一策略的比例超过70%。反观表现不佳的学生,勇于提问的比例骤降至不足40%,在捷克、中国香港、韩国、中国澳门、波兰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甚至低于30%。此外,学习策略的运用与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紧密相关。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经常提问的比例为52%,而条件较差的学生仅为40%,在丹麦、冰岛、韩国、立陶宛、沙特阿拉伯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差距尤为显著,至少达到20个百分点。

(2)策略二: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即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审视与调整,是另一项重要的学习策略。PISA 2022数据表明,虽有64%的学生认同“我喜欢确保没有错误”这一说法,但在表现不佳的学生中仅半数会仔细检查作业。这一比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爱沙尼亚、新西兰的约三分之一到印尼、韩国、蒙古的超80%不等。相比之下,表现优异的学生中自我检查的比例高达71%,除克罗地亚、爱沙尼亚、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外,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均超60%。此外,女孩在自我监控策略上普遍表现更佳,尤其在识别错误和检查作业方面,分别领先男孩8个和14个百分点。

(3)策略三:批判质疑

对“分歧中唯一正确立场”的质疑,是衡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标尺,对于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适应新信息至关重要。PISA 2022数据显示,尽管多数国家和地区超过半数的学生尝试在形成观点前考量多方意见,但经合组织成员国中仅54%学生不认同“分歧中唯一正确立场”的观点。仅12个国家和地区中超过半数的学生对此持开放态度。表现优异的学生在此方面表现更佳,质疑比例达到57%,而表现不佳的学生仅为31%。性别差异同样显著,性别差异同样明显,女生在吸收多元观点、多角度审视问题上均优于男生,在表现优异与不佳学生中分别领先14个和7个百分点。

2.学习动机:推动终身学习的内驱力

学习动机是驱动个体持续学习的内在力量,在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PISA 2022数据显示,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更有可能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这一正向关联在经合组织各成员国中均得到验证,且不受学生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

1)内外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可划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两大类型。内在动机源自对学习本身的热爱与享受,而外在动机则更多地由追求如优异成绩或理想职业等具体成果所激发。内在动机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如将新知与旧知相融合、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及时完成家庭作业。在墨西哥、斯洛伐克共和国等经合组织成员国,虽然学生追求课堂出色的表现是出于对学习本身的热爱,但享受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更为凸显。

2)学习动机、社会情感技能和学习策略

社会情感技能与学习策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以澳大利亚、保加利亚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为例,具备毅力的学生在将新知与旧知建立联系时表现得更为细致与主动。同时,好奇心与合作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助力。好奇心旺盛的学生更倾向于构建知识间的联系,而擅长合作的学生在形成观点前会综合考虑多种视角。

学习动机、社会情感技能与学习策略之间的正向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及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均保持一致,这反映了培养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重要性。然而,经合组织的社会和情感技能调查也揭示了不同性别、年龄及社会经济群体间在社会情感技能上的显著差异。例如,15岁男孩在情绪调节能力(如抗压能力、乐观态度及情绪控制)和活力更佳,而女孩则在宽容度、成就动机、同理心及责任感上更具优势。这些差异提醒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时,需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以实现更加全面与个性化的成长。

3.自信心:铸就终身学习致胜的法宝

自信心,即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和未来成功潜力的信念,是终身学习的三大支柱之一。其中,成长型思维是自信心的重要体现,它倡导智力和技能可通过不懈努力而提升,而非一成不变的固有特质,各国和地区的家长、教师及学校应将培养成长型思维视为首要任务。

(1)成长型思维的现状与重要意义

PISA 2022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有58%的学生具备成长型思维,但在数学领域,这一比例降至35%,表明经合组织成员国需在此方面提供进一步支持。在新西兰和新加坡等成长型思维比例较高的国家中,学生更加坚信努力能带来进步,从而在学习参与度、持续性及数学成绩上表现出色。由此可见,推广成长型思维的教育政策,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适应力并提高其学习成绩,还能有效缩小教育差距,让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拥有无限的进步空间。

2)固定型思维与数学焦虑的挑战

尽管许多学生声称具备成长型思维,但在数学学习上,超过半数的学生变现出了固定型思维的倾向,认为自己的数学能力难以改变。这种矛盾信念在阿根廷、格鲁吉亚、秘鲁、新加坡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家和地区较为少见。另一方面,对数学的焦虑正在成为阻碍学生数学学习的绊脚石,它导致学生轻易放弃数学课程,对待涉及数学的活动持消极态度,并避免选择需要定量技能的学术路径和职业。此外,数学焦虑还削弱了学生制定有效学习策略的能力,阻碍了他们提出问题和持续学习的自信。

3)各国和地区数学焦虑的紧迫性

2012年以来,多数国家和地区的15岁青少年对数学的焦虑程度持续攀升,这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准备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今,学生不仅因数学成绩而焦虑,甚至对处理日常数学任务也感到不安。PISA数据长期显示,对高等数学的焦虑与较低的成绩紧密相关。焦虑指数每增加1分,数学成绩就下降18分,且这一关联不受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尽管整体形式不容乐观,但韩国等国已采取行动成功地降低了学生的数学焦虑水平。因此,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亟需采取措施应对数学焦虑上升的问题,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整体福祉至关重要。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www.oecd-ilibrary.org/education/the-triangle-of-lifelong-learning_45ec682f-en


编译自:经合组织,2024-11-13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花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