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发布《2025年德国学校教师晴雨表》

发布单位:国际教师教育中心编辑:发布日期:2025/09/11浏览量:10

全球教师发展专题

编者按:20259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828-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智利召开世界教师峰会,会后发布了《圣地亚哥共识》,旨在推动全球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解决教师短缺,提升教师质量,为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奠基。近年来,各国都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改革教师培养机制、扩大教师培养通道、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社会地位、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等举措,谋划并实施本国的教师发展大计。放眼全球,中国在教师发展领域的宝贵经验和创新实践,可为全球教师事业的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2025625日,德国发布最新教师调查报告《2025年德国学校教师晴雨表》,揭示了当前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取得的进展及其实际需求。该调查由罗伯特·博世基金会自2019年起定期委托开展,旨在持续追踪教育体系发展动态。20241111日至122日期间,全国共有1540名普通中小学及职业学校教师(含校长)参与本次调查。自202311月起,该项目以纵向小组研究形式持续监测教师状况,并为教育政策提供建议。此次调查由海德堡大学Nina Jude教授与Fatmana Selçik、柏林洪堡大学Uta Klusmann教授及波茨坦大学Dirk Richter教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共同设计与监督。

以下为几项重要发现:

1.当前职业挑战

教师群体面临的最大职业挑战来自学生的行为问题。具体而言,教师们普遍反映学生存在行为异常、学习动力与意愿不足、心理问题以及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现象。事实上,去年学生行为问题已首次成为教师最主要的工作难点。与去年相比,将其列为首要难题的教师比例再度显著上升,从原来的35%增加至当前的42%。尤其在主要中学、实科中学与综合中学中,超过半数的教师(52%)认为这是最突出的挑战。排在第二位的挑战是工作负荷过大与时间不足(34%),该比例较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第三大常见挑战为学生群体的多样性(32%),其次为教育政策与行政官僚主义(23%),教师短缺问题则降至第五位(20%)。本次调查采用开放式提问,教师在无预设选项的情况下可列举多项挑战,后续其回答被归类至相应类别中进行分析。

2.学生的参与

德国学校十分关注学生的共同参与,调查显示,学生在学校共同决策过程中的参与空间仍然十分有限。具体来看,在课堂教学活动、学习内容、评分标准及教材选择等方面,学生大多缺乏发言权或仅有极少的参与机会。唯一例外的是班级规则的制定——86%的教师允许学生参与讨论。在学校整体事务的决策中,仅43%的教师认为学生能够在较大或中等程度上参与共同决策。然而,尽管参与机会有限,仍有超过半数(55%)的教师认为当前学校提供的学生参与机会已较为充分。

3.人工智能的应用

超六成教师(62%)表示,在职业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时感到不太自信或非常不自信。过去一年中,55%的教师从未或极少使用AI工具,而近半数(45%)会定期在职业场景中使用(至少每月一次)。其中,11%的教师甚至每周多次或每天使用AI辅助工作。在使用过AI的教师中,工具主要用于设计学习任务(58%)和辅助教学规划(56%),较少用于编写考评试题(34%)和定制个性化学习内容(28%)。目前,AI在批改作业或分析学习进程数据方面应用甚少。超过半数教师(54%)表示愿意通过进修提升AI应用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设计与实施。

4.人工智能的风险与机遇

就连自己经常使用AI工具的教师也普遍预测,学生使用AI工具将主要产生负面后果。针对八项不同能力的评估显示,教师普遍认为AI的使用会对学生能力发展带来消极作用——尤其是在社交与沟通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方面,超过60%的教师预计会出现负面发展。与与从未使用过人工智能工具的教师相比,经常使用AI工具的教师对其(学生使用AI)负面影响的预期较低,但即便如此,他们仍整体持谨慎态度。教师们主要看好AI在个性化学习支持方面的积极作用,有57%的教师认为该领域可能带来正面效果。

5.教师对多样性及包容性的态度

绝大多数教师对学校包容性继续持批评态度。71%的教师认为包容性对课堂教学没有或完全没有改善作用(上一年度为74%)。半数教师(55%)甚至认为学生多样性会损害教学质量。不同学校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小学与特殊学校的教师对包容性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83%的教师表示应对多样化学习前提条件需要大量额外工作(2024年该比例为86%)。本研究首次将教师所谓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即教师认为天赋与智力并非与生俱来且固定不变,而是能够通过学习和努力得到发展的信念程度)与包容性态度相关联。结果显示:愈强烈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往往伴随着更积极的包容性教育态度。13%的教师具有较明显的成长型思维模式,12%的教师则持有固定型思维模式,而75%的教师无法明确归属于任一极端类型。

教师们认为本校针对不同儿童及青少年需求所提供的辅导服务至多只能评为及格。与去年情况类似,针对资优学生开展的辅导服务在质量与覆盖范围方面再度获得极低评价。26%的教师甚至表示,该校完全未为这类学生群体提供任何辅导服务。同样地,在促进学生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发展方面的辅导服务也被评定为严重不足。

6.职业满意度

尽管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却出乎意料地高涨。84%的受访教师表示对工作整体感到满意,70%愿意再次选择教师职业,90%的人喜欢在自己所在的学校工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也有30%的教师明确表示不会重新选择这个职业。从执业背景来看,接受过传统师范教育的教师与通过跨行业转行入职的教师,在满意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地区间差异微乎其微:巴伐利亚州和巴登-符腾堡州的教师满意度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7.教师工作负荷与职业倦怠风险

近三分之一教师每周多次感到精疲力竭,其中高达10%的教师甚至每日如此。除了疲惫感,研究还专门调查了典型职业倦怠症状,包括表现为对学生群体的冷漠态度与情感疏离等具体指标。根据问卷调查数据,20%的教师表示每月多次或更频繁地担忧这份职业正在导致自身情感麻木。数据呈现明显规律:教师群体越年轻,报告精疲力竭和冷漠症状的频率就越高。40岁以下教师群体的症状发生率最高,60岁以上教师则最低。性别差异方面,女性教师经历精疲力竭的频率显著高于男性,而男性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表现出情感疏离的比例更高。

8.学校心理支持服务

2024年《德国学校学生晴雨表》调研揭示:每五名青少年中即有一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本次教师专项调查聚焦相关支持体系的覆盖情况,结果显示:仅61%的教师确认其所在学校的社会工作支持服务足够充分。学校心理辅导资源的短缺更为严峻,仅30%的教师认为本校心理服务配置充足,更有38%的教师直言心理服务完全无法满足实际需求。47%的教师表示,其所在学校存在学生之间的身体和心理暴力问题,与去年相比,这一比例仍然居高不下。

9.教师培训与团队协作

根据《学校晴雨表》调研,教师被问及在过去十二个月内参加过的培训主题以及希望继续深造的领域。数据显示,教师参与度最高的培训领域是数字化教学媒体应用(58%)和教学科目相关的专业知识(44%)。然而当前教师最迫切的培训需求是如何应对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43%),但在此主题上,在过去数月内仅有17%的教师实际参加过该主题培训。此外,教师对特殊需求学生教学的培训需求尤为突出(35%),另有27%的教师希望获得多元文化或多语言学生群体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此外,《学校晴雨表》还调研了教师团队内部的不同协作形式:最普遍的协作方式是关于学生学习进展的交流(94%)和共享教学材料(92%)。而教师相互观课并提供教学反馈的形式仍然较为少见,与2024年相比,这些数据几乎保持不变。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deutsches-schulportal.de/bildungswesen/deutsches-schulbarometer-lehrkraefte-2025-die-wichtigsten-ergebnisse/


编译自:德国学校门户官网,2025-06-25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凌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