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启动新一轮中小学科学与技术课程修订

发布单位:国际教师教育中心编辑:发布日期:2025/11/25浏览量:12

全球中小学科技教育图景

编者按:近期,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对于下一步中小学开展高质量科技教育进行了部署,旨在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为重点,切实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基础,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高度重视并系统推进中小学科技教育(STEM教育)是通行做法,通过制定战略规划与宏观政策、实施课程教学与评价改革、加强资源开发和环境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促进科技教育公平发展等,夯实国家科技发展之基。


2025 10 月,新西兰教育部启动新一轮中小学课程草案的制定与改革工作。相关草案内容已于当月 21 日起陆续发布,目前正处于公开意见征集阶段,计划于 2027 年第一学期正式落地实施。此次改革聚焦多学科协同发展,其中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课程设计既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强调能力培养的渐进性,为中小学阶段的学科教育提供了清晰框架。

在新西兰的课程体系中,学科领域涵盖科学、社会科学、健康、艺术、语言学习、技术等多个维度,科学领域是此次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以“丰富学科知识、强化国际视野”为目标导向。该领域明确将物理科学与生物科学作为核心分支,核心定位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系统学习理解、解释并探索生物与物理世界的基本规律,为后续深入接触科学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与科学领域固定核心分支的设计不同,技术领域的课程分支呈现“随学段动态调整”的特点。这一设计源于技术课程“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技术开发与改进能力”的目标定位:在小学阶段,技术课程整合为“设计、制作与创新”单一分支,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的动手与设计思维;进入中学低年级,课程拆分为设计与创新、材料与原料、系统与控制、数字技术四个专项分支,引导学生系统掌握不同技术领域的核心方法,构建技术知识的“广度”;到了中学高年级,课程保留专项分支并要求学生“选科深化”(每年至少选择 2 个分支学习),同时强调跨领域技术整合,将电子与数字技术结合、材料与系统技术融合,培养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复杂度”,为衔接高年级专业学习及解决现实问题筑牢能力根基。各学段具体的分支名称、核心学习内容及实践任务,可参见附录表 1《新西兰技术领域不同学段课程分支划分与核心内容表》。

无论是科学领域还是技术领域,课程设计均充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构建了清晰的能力发展主线。以科学领域为例,能力培养从低学段的“具体观察”,逐步过渡到小学中高年级的“因果推理”、初中低年级的“系统建模”,最终进阶至初中高年级的“抽象论证”,形成循序渐进的能力发展路径。

此外,课程草案还高度重视与高等教育学科的衔接问题:科学领域明确衔接生物、化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农园艺科学等学科,为学生后续选择理科相关专业提供知识储备;技术领域则聚焦材料技术、数字技术、加工与系统技术等方向,搭建中小学技术学习与高等教育技术类学科的桥梁,实现学段间的顺畅过渡。

在实践导向层面,两个领域的课程设计均突出“学以致用”的理念。科学课程各学段均配套适配的实验活动,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动手探究紧密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课程则始终围绕“问题解决”展开,从低学段设计杯架解决“杯子易倒”的日常小问题,到高学段开发智能花盆、校园智能垃圾分类箱等复杂系统,强化实用导向的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


表1 新西兰技术领域不同学段课程分支划分与核心内容表

学段

分支课程名称

核心知识要点

核心实践要求

小学低年级

设计、制作、创新

1. 人造物品源于设计想法

2. 材料属性(硬 / 软、可组合性);

3. 基础设计步骤(分解任务、改进成果)

1. 安全使用基础工具(剪刀、胶水枪);

2. 制作简单物品;

3. 测试并改进设计(修复纸船)

小学高年级

设计、制作、创新

1. 设计需考虑人与环境影响;

2. 简单系统的 “输入 - 转化 - 输出” 逻辑;

3. 数字工具基础功能与信息甄别

1. 用草图 / 模型测试设计;

2. 收集反馈改进方案;

3. 组装简易电子 / 机械装置

初中

设计与创新

1. 伦理与可持续设计框架;

2. 形式(美学)与功能(性能)的平衡;

3. 文化语境在设计中的融入

1. 协同 stakeholders 设计方案;2. 制作带标注的技术图纸;3. 按 “可靠性、效率” 评估成果


材料与成分

1. 材料性能属性与生态周期;2. 材料选择逻辑(强度、可回收性);3. 食品 / 生物材料加工原理

1. 测试材料性能(木材承重对比);2. 用食品安全工具加工食品;3. 评估材料环境影响


系统设计

1. 机械、电子、数字系统的交互;2. “输入 - 反馈 - 输出” 逻辑;3. 基础电路与机械结构组合

1. 拆解日常系统识别子系统(遥控器);2. 组装带开关的电路;3. 设计简单反馈系统(高温报警装置)


数字技术

1. 二进制数据表示(文本、图像编码);2. 基础编程逻辑(循环、条件判断);3. 数字信息安全与伦理

1. 编写简单程序(控制 LED 闪烁);2. 用图表可视化数据;3. 评估数字工具可及性

高中

空间与产品设计

1. 物理 / 数字空间的形式与功能;2. 3D 建模与原型制作;3. 包容性设计与循环经济

1. 制作行业标准技术图纸(尺寸标注、装配说明);2. 测试原型使用体验;3. 优化设计适配文化与环境


材料工程

1. 材料的可持续加工技术(激光切割、生物降解材料);2. 食品 / 生物材料安全标准;3. 加工过程生态影响评估

1. 设计可回收产品(淀粉聚合物包装);2. 用专业工具测试材料性能(pH 计、质构仪);3. 优化加工流程减少浪费


电子机械

1. 微控制器(Arduino)编程与应用;2. 智能系统控制逻辑(传感器触发装置);3. 电路故障排查与优化

1. 设计智能装置(温度调节穿戴设备);2. 绘制系统电路图标注信号流向;3. 测试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


数字技术

1. 网络协议与设备数据交换规则;2. UI 设计原则(尼尔森可用性 heuristics);3. 数字隐私与安全(加密、权限管理)

1. 设计用户友好数字界面(APP 原型);2. 用 D3.js 制作交互式数据可视化;3. 评估数字平台包容性


计算机

1. 编程模块化(函数、参数)与数据结构(列表、数组);2. 算法效率分析;3. AI 伦理(算法偏见、数据质量)

1. 编写带函数与文件处理的程序;2. 用 Git 管理代码;3. 评估 AI   系统公平性与透明度






更多信息请参阅:

https://newzealandcurriculum.tahurangi.education.govt.nz

https://www.education.govt.nz/news/draft-curriculum-content-released-years-0-10


编译自:新西兰教育部官网,2025-11-21

编译者: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王妍